一、基本情况
地块名称:中银大厦南侧地块。
占地面积:10861.62m2。
地理位置:广州市番禺区清河中路338号中银大厦南侧,中心坐标为:N 22.936041°、E 113.380193°。
土地使用权人: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
委托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
地块土地利用现状:闲置地。
未来规划:二类居住用地R2兼容商业用地B1兼容其它交通设施用地S9、城市道路用地S1。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单位:广东禹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调查缘由: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根据2024年9月~10月获得的第一阶段调查资料收集分析、人员访谈、现场勘查等结果基本明确了调查地块历史沿革,调查地块现状土地使用权人为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
地块的历史沿革如下:
调查地块在2018年1月之前属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沙圩一村。2018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对地块完成收储工作。根据地块历史使用情况,可将地块大致分为4个区域:
地块北部在2006年前为农田和荒地;2006年~2024年改建为停车场;2024年5月至今,地块东北部改建为项目部和项目部停车场,西北部依旧作为停车场。地块东南部在2006年前为农田和荒地;2006年~2024年改建为停车场,2015年在停车场南部新建自助洗车点;2024年,地块东南部重新进行硬底化处理,作为停车场使用;2024年9月自助洗车点进行拆除。地块西南部在2014年前为农田和荒地;2014年~2019年,改建为苗圃,进行盆栽种植;2019年~2024年,进行番禺广场地铁站E出口开挖及配套设施修建,苗圃区域在2019年进行拆除平整;2024年地铁站出口修建完成后,地块西南部作为地铁E出口、电动车停车区和公厕使用;2024年5月,地块西南部除地铁站出口区域外重新进行硬底化处理,作为停车场使用。地块中部在2014前,为农田和荒地;2014年~2019年,改建为苗圃;2019年苗圃拆除,改建为临时道路;2024年临时道路封闭,改为停车场使用。调查地块现状主要为停车场、项目部、地铁站出口、电动车停放区和公厕用途,不涉及企业生产活动。
相邻地块土地利用历史沿革如下:
(1)地块东侧:地块东侧在1990年前为农田,后于1990年修建永隆(广州番禺)塑料五金电器有限公司,进行生产活动,2019年企业进行拆除平整,处于闲置状态,现进行永隆湾区中心项目修建工作。地块东南侧在2002年前为农田,后改建为停车场,2006年改建为商铺和滋粥楼一直使用至今。
(2)地块南侧:地块南侧在1990年前为农田,后南侧紧邻区域改建为兴泰路;南侧30m在1995年前为农田,后于1995年改建为居民楼,后于2015年居民楼拆除改建为基盛万科里使用至今。
(3)地块西侧:地块西侧在2000年前为农田和荒地,后于2000年改建为番禺广场,2018年进行地铁开挖,2022年进行地面回填,番禺广场现状处于复建状态。
(4)地块北侧:地块北侧紧邻区域2000年前为荒地,2000年改建为中银大厦使用至今。
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相关资料分析,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论如下:
(1)通过对调查地块的经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历史、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等相关资料分析及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初步确认该地块部分区域土壤存在疑似污染的可能性。
(2)经过地块内历史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地块内历史生产对地块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停车场和项目部涉及车辆的使用,可能存在油品的泄露情况,因此识别其特征污染物为石油烃;自助洗车点涉及车辆的清洗,可能会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识别自助洗车点的污染因子为石油烃(C10-C40)和LAS。
(3)经过对地块周边企业的污染分析,地块周边50m范围内的企业仅为永隆塑料五金电器公司,综合分析其生产过程和产排污情况,其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与调查地块存在污染途径。因此,地块周边企业的生产过程可能对调查地块存在污染,综合判断周边企业疑似污染因子为苯系物、酞酸酯类。
(4)地块潜在污染来源为地块内及周边,主要涉及特征污染物为石油烃、LAS、苯、甲苯、二甲苯、酞酸酯类。
(5)需要进行下一阶段的初步采样分析工作,结合具体污染物可能的污染区域,进行土壤和地下水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检测,判断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程度。
三、初步采样调查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采样时间为2024年10月6日~10月7日,地下水采样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
调查地块外设置2个土壤对照点,分别位于地块外东北侧1050m的山林地DZ1和西北侧3360m的山林地DZ2,共采集2个土壤表层样品。监测因子包括:理化性质(2项)、GB36600-2018中的基本45项和特征污染物。
调查地块内,采用系统布点法和判断布点法相结合,地块内共布设8个土壤监测点位,点位编号为S1~S8,布点密度约为1357.70m2每个点。地块内土壤监测点位钻孔深度为6m,共计采集40个土壤样品(不包括平行样),监测项目为基本理化性质、GB36600内必测45项、石油烃(C10-C40)、酞酸酯类,具体包括:pH、水分、重金属及无机物(7项)、VOCs(27项)、SVOCs(11项)、石油烃(C10-C40)、酞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调查地块内共布设地下水监测井3口,监测井点位编号分别是W1、W2、W3,共采集3组地下水样品(不含平行样),监测项目为:pH、浊度、重金属及无机物(7项)、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酞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LAS。
样品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土壤:
①调查地块外设置了2个土壤对照点共采集2组土壤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土壤对照点样品中镉、铅、镍、铜、汞、砷、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石油烃(C10-C40)共9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各检出项目含量均低于本报告所选取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中的其余指标均未检出。
②调查地块内设置了8个土壤监测点位,共采集40组土壤样品(不含平行样)。检测结果显示调查地块整体土壤偏中性(pH值:5.94~9.23)。调查地块内设置了8个土壤监测点位,共采集40组土壤样品(不含平行样)。检测结果显示,调查地块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和无机物,具体包括镉、铅、镍、铜、汞、砷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但都低于土壤风险筛选值;土壤有机物监测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石油烃(C10-C40)指标有检出,但检出值均低于对应的风险筛选值。地块内其余土壤检测指标均未检出。
(二)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基本理化性质pH及浊度均有检出,浊度不符合地下水Ⅳ类标准。由于浊度为非毒性指标,对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地下水中,具体包括监测指标砷、铅、铜、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共9项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项目含量均低于相应的筛选值。其余检测指标均未检出。
四、初步调查结论
根据初步调查采样结果可知,本次调查检测的土壤样品各检出指标的检测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或推导的风险筛选值,表明调查地块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污染物含量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地块内地下水各项毒理学指标检出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或小于推导的风险筛选值。
综上所述,中银大厦南侧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未来用地规划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可以结束,无需再做下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五、报告公开情况
该报告不存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十六条规定的不予公开的情形。
江门地址:江门市蓬江区江门万达广场1幢4001室 电话:0750-3889380
广州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110号中创汇赛宝科技园206号楼 电话:020-82519665
深圳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南油龙城路龙城花园大厦
河北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西路128号乐活时尚广场A-2107 电话:0311-67301006
赣州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江路18号云星公园大观11号楼 电话:0797-8336618
井冈山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新城区八面山大道6号4楼